专利摘要: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一顯示模組。外殼具有一開口。顯示模組配置於外殼內且包括一背光模組及一顯示面板。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上且位於背光模組與開口之間。顯示面板完全覆蓋背光模組,且顯示面板的周緣與外殼相鄰。
公开号:TW201321842A
申请号:TW100144639
申请日:2011-12-05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Weng-Chang Shen;Chih-Kuang Wang
申请人:Htc Corp;
IPC主号:G02F1-00
专利说明: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顯示模組的電子裝置。
手持電子裝置是指讓使用者用手執持及操作之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多媒體播放器、平板電腦、掌上型遊戲機及手持式衛星導航器等。這類型的電子裝置通常具有較小的體積及較輕的重量,以便於使用者隨身攜帶。
目前的手持電子裝置多利用平面顯示模組進行畫面的顯示,其中又以液晶顯示模組的技術較為純熟且普及化。然而,由於液晶顯示模組的顯示面板本身無法發光,故在顯示面板下方必須具有背光模組以提供光源,進而達到顯示的功能。一般來說,背光模組多利用由背板及膠框所組成的殼體對光源等構件進行固定,同時藉由所述殼體支撐並包覆顯示面板。然而,若要以背光模組的殼體包覆顯示面板,則所述殼體會延伸至顯示面板的周緣與手持電子裝置的外殼之間,而增加手持電子裝置在顯示面板周圍之邊框的寬度,使得手持電子裝置無法達到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可達到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一顯示模組。外殼具有一開口。顯示模組配置於外殼內且包括一背光模組及一顯示面板。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上且位於背光模組與開口之間。顯示面板完全覆蓋背光模組,且顯示面板的周緣與外殼相鄰。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背光模組包括一殼體及至少一光源。顯示面板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顯示面朝向開口,殼體固定於背面。光源配置於殼體且朝向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面板,配置於顯示面板上且位於顯示面板與開口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電路板,其中外殼內具有一擋牆,擋牆將外殼內分隔為一第一空間及一第二空間,第一空間連接開口且位於開口與第二空間之間,顯示模組配置於第一空間內,電路板配置於第二空間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擋牆具有至少一開孔,至少一導線透過開孔連接於顯示模組與電路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透明蓋體,配置於開口處而覆蓋顯示模組,其中擋牆包括兩連接部及一承載部,兩連接部分別從外殼相對的兩內壁延伸出,承載部連接於兩連接部之間,顯示模組承載於承載部上,透明蓋體相對的兩端從顯示模組的周緣延伸出且分別承靠於兩連接部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黏著層,其中透明蓋體藉由黏著層黏著於兩連接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承載部包括兩側牆及一底板。兩側牆分別連接於兩連接部。底板連接於兩側牆之間,其中顯示模組承載於底板上,且被限位於兩側牆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透明蓋體的周緣與外殼之間具有間隙。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模組的周緣與外殼之間具有間隙。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完全覆蓋背光模組,顯示面板的周緣與外殼相鄰而受到外殼的保護。藉此,背光模組並未延伸至顯示面板的周緣與外殼之間,而可減少電子裝置在顯示面板周圍之邊框的寬度,以達到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圖1之電子裝置沿A-A線的剖視圖。圖3為圖2之顯示模組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例如為手機、多媒體播放器、掌上型遊戲機、手持式衛星導航器及平板電腦等手持電子裝置。電子裝置100包括一外殼110及一顯示模組120。外殼110具有一開口112。顯示模組120配置於外殼110內且包括一背光模組122及一顯示面板124。顯示面板124配置於背光模組122上且位於背光模組122與開口112之間,背光模組122可提供顯示面板124顯示畫面所需光線,使用者可透過開口112觀看顯示面板124顯示的畫面。
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24完全覆蓋背光模組122,且顯示面板124的周緣與外殼110相鄰而受到外殼的保護。藉此,背光模組122並未延伸至顯示面板124的周緣與外殼110之間,而可減少電子裝置100在顯示面板124周圍之邊框110a的寬度,以達到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請參考圖3,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22包括一殼體122a及至少一光源122b(繪示為兩個)。顯示面板124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124a及一背面124b,顯示面124a朝向圖2所示之開口112,且殼體122a固定於背面124b。這些光源122b配置於殼體122a且朝向顯示面板124的背面124b,以提供顯示面板124顯示畫面所需光線。背光模組122的殼體122a僅對顯示面板124進行支撐,而未包覆顯示面板124的周緣,使顯示面板124的周緣可與圖2所示的外殼110相鄰,以利窄邊框的設計。
請參考圖2及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觸控面板130。觸控面板130配置於顯示面板120上且位於顯示面板120與開口112之間。在其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亦可不具有觸控面板130而為非觸控式裝置,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4為圖1之外殼的立體圖。請參考圖2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電路板140。外殼110內具有一擋牆110b,擋牆110b將外殼110內分隔為一第一空間S1及一第二空間S2。第一空間S1連接開口112且位於開口112與第二空間S2之間。顯示模組120配置於第一空間S1內,電路板140配置於第二空間S2內。
本實施例的擋牆110b包括兩連接部114及一承載部116。兩連接部114分別從外殼110相對的兩內壁延伸出,承載部116連接於兩連接部114之間,顯示模組120承載於承載部116上。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透明蓋體150及一黏著層160a,透明蓋體150配置於開口112處而覆蓋顯示模組120,透明蓋體150相對的兩端從顯示模組120的周緣延伸出且分別承靠於兩連接部114上,並藉由黏著層160a黏著於兩連接部114。
更詳細而言,承載部116包括兩側牆116a及一底板116b。兩側牆116a分別連接於兩連接部114,底板116b連接於兩側牆116a之間。顯示模組120承載於底板116b上且被限位於兩側牆116a之間,以使整體結構更為穩固。
請參考圖2,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更可包括黏著層160b及黏著層160c。顯示模組120藉由黏著層160b黏著於擋牆110b,且觸控面板130藉由黏著層160c黏著於顯示模組120。
圖5A為圖1之電子裝置於第一開孔處的局部剖視圖。圖5B為圖1之電子裝置於第二開孔處的局部剖視圖。請參考圖4、圖5A及圖5B,在本實施例中,擋牆110b具有一第一開孔118,導線170透過第一開孔118連接於觸控面板130與電路板140之間,以利觸控面板130與電路板140之間的電性傳導。此外,擋牆110b更具有一第二開孔119,導線180透過第二開孔119連接於顯示模組120與電路板140之間,以利顯示模組120與電路板140之間的電性傳導。
圖6為圖1之電子裝置沿B-B線的剖視圖。請參考圖2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透明蓋體150的周緣與外殼110之間具有間隙G1、G2,且顯示模組120的周緣與外殼110之間具有間隙G3、G4。藉此,可緩衝透明蓋體150與顯示模組120在電子裝置100受撞擊時所承受的衝擊力,降低電子裝置100因掉落碰撞而損壞的機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完全覆蓋背光模組,顯示面板的周緣與外殼相鄰而受到外殼的保護。藉此,背光模組並未延伸至顯示面板的周緣與外殼之間,而可減少電子裝置在顯示面板周圍之邊框的寬度,以達到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外殼
110a...邊框
110b...擋牆
112...開口
114...連接部
116...承載部
116a...側牆
116b...底板
118...第一開孔
119...第二開孔
120...顯示模組
122...背光模組
124...顯示面板
122a...殼體
122b...光源
124a...顯示面
124b...背面
130...觸控面板
140...電路板
160a、160b、160c...黏著層
170、180...導線
G1、G2、G3、G4...間隙
S1...第一空間
S2...第二空間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之電子裝置沿A-A線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之顯示模組的示意圖。
圖4為圖1之外殼的立體圖。
圖5A為圖1之電子裝置於第一開孔處的局部剖視圖。
圖5B為圖1之電子裝置於第二開孔處的局部剖視圖。
圖6為圖1之電子裝置沿B-B線的剖視圖。
120...顯示模組
122...背光模組
124...顯示面板
122a...殼體
122b...光源
124a...顯示面
124b...背面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具有一開口;以及一顯示模組,配置於該外殼內且包括:一背光模組;以及一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背光模組上且位於該背光模組與該開口之間,其中該顯示面板完全覆蓋該背光模組,該顯示面板的周緣與該外殼相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殼體,該顯示面板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該顯示面朝向該開口,該殼體固定於該背面;以及至少一光源,配置於該殼體且朝向該背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面板,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上且位於該顯示面板與該開口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電路板,其中該外殼內具有一擋牆,該擋牆將該外殼內分隔為一第一空間及一第二空間,該第一空間連接該開口且位於該開口與該第二空間之間,該顯示模組配置於該第一空間內,該電路板配置於該第二空間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擋牆具有至少一開孔,至少一導線透過該開孔連接於該顯示模組與該電路板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透明蓋體,配置於該開口處而覆蓋該顯示模組,其中該擋牆包括兩連接部及一承載部,該兩連接部分別從該外殼相對的兩內壁延伸出,該承載部連接於該兩連接部之間,該顯示模組承載於該承載部上,該透明蓋體相對的兩端從該顯示模組的周緣延伸出且分別承靠於該兩連接部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黏著層,其中該透明蓋體藉由該黏著層黏著於該兩連接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承載部包括:兩側牆,分別連接於該兩連接部;以及一底板,連接於該兩側牆之間,其中該顯示模組承載於該底板上,且被限位於該兩側牆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透明蓋體的周緣與該外殼之間具有間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的周緣與該外殼之間具有間隙。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6255165B2|2017-12-27|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破損防止構造を備える携帯用端末機
JP4233086B2|2009-03-04|電子機器
CN108254975B|2021-03-02|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2034064A|2012-02-16|携帯電子機器
KR101280165B1|2013-06-28|소형 폼 팩터 전자 장치를 위한 광 분리 보호 커버
US20130222298A1|2013-08-29|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JP2011158799A|2011-08-18|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40118985A1|2014-05-01|Phone construction/lens design to reduce lens boarders
JP5426714B2|2014-02-26|電子機器
JP2014029372A|2014-02-13|電子機器
JP2013157291A|2013-08-15|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を含む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EP2581802A1|2013-04-17|Portable terminal
CN110572492A|2019-12-13|电子设备
CN108234702B|2020-01-14|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0504841A|2020-02-13|表示装置アセンブリ、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れらの組み立て方法
TWI461790B|2014-11-21|電子裝置
JP2004354731A|2004-12-16|電子機器
JP4802809B2|2011-10-26|両面表示型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10599906A|2019-12-20|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EP2469809B1|2016-08-10|Mobile Device
CN210380944U|2020-04-21|电子设备
WO2013099068A1|2013-07-04|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4017719A|2014-01-30|携帯端末
JP2014017718A|2014-01-30|携帯端末
JP4061474B2|2008-03-19|液晶表示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135266A|2013-06-05|
US20130135795A1|2013-05-30|
CN103135266B|2016-04-06|
TWI461790B|2014-11-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11305226A|1998-04-22|1999-11-05|Hitachi Ltd|液晶表示装置|
JP4277737B2|2004-05-31|2009-06-10|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ケース構造|
EP1655956A3|2004-11-08|2006-08-16|Sony Corporation|Camera apparatus|
US7492602B2|2006-07-14|2009-02-17|Lg Electronics Inc.|Mobile terminal|
US7558054B1|2008-01-03|2009-07-07|Apple Inc.|Display window securing system|
US7960913B2|2008-01-09|2011-06-14|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econd bezel|
TWI363986B|2008-01-17|2012-05-11|Au Optronics Corp|Display with replaceable touch panel|
TWM358360U|2008-10-03|2009-06-01|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11067921A1|2009-12-01|2011-06-09|シャープ株式会社|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JP5093906B2|2009-12-04|2012-12-12|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表示装置|
CN201637967U|2009-12-30|2010-11-17|北京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拼接用微边框lcd显示屏|
KR101155901B1|2010-02-01|2012-06-20|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액정 표시 장치|
EP2375736A1|2010-03-15|2011-10-12|Lg Electronics Inc.|Display apparatus|
TWI442138B|2010-04-14|2014-06-21|Au Optronics Corp|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模組|
TWI440934B|2010-04-27|2014-06-11|Lg Display Co Ltd|顯示裝置|
US20130148381A1|2010-08-25|2013-06-13|Sharp Kabushiki Kaisha|Display device|
CN102109131B|2010-11-09|2012-07-04|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1824433B1|2011-06-24|2018-03-14|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737062B2|2011-11-22|2014-05-27|Htc Corporation|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CN104620206B|2012-09-14|2018-03-20|夏普株式会社|显示装置、便携终端、监视器、电视机|
KR102266192B1|2015-02-02|2021-06-17|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法律状态:
2020-08-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307,001|US20130135795A1|2011-11-30|2011-11-30|Electronic device|
[返回顶部]